教師資格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> 綜合素質 > 中學 >
來源:中國教師資格網 時間:2020-11-04 15:17:08
課程推薦:
在教師資格考試過程中,學生觀考查的頻率非常高,所占分值也比較大,考查知識點以單選題和案例分析題為主,特別是在中小學2015年-2019年10次考試過程中,學生觀案例分析題考查了6次,所以需要大家重點進行備考。
1.做題關鍵:“以人為本”的學生觀-兩獨一發
①學生是發展的人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統考面試白皮書【免費領】
a.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(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)。
出題形式:在科一考試中這個知識點主要是考查客觀題,所以難度不大,需要大家掌握規律對應的啟示即可。
b.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。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統考面試白皮書【免費領】
案例分析考點:教師看到學生可以進步,能夠改正錯誤。放手讓學生做;不放棄差生、看到可能性。
c.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。
案例分析考點:學生是不成熟的人,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成長,教師要具有容錯教育。
②學生是獨特的人。包括:學生是完整的人;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;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。
案例分析考點:案例分析集中在第二小點,出現耐心傾聽,換位思考;學生個性發展;發現學生的閃光點,揚長避短;因材施教等關鍵詞優先以這點進行作答。
③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。包括: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,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;學生是學習的主體;學生是責權的主體。
案例分析考點:案例分析集中在第一小點,出現:不提硬性要求,尊重學生想法和主體地位,采納學生提出的意見;因勢利導;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,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學習;不侵犯學生權利都可以用本點作答。
2.做題技巧
1.精確審題(審問題,化范圍,定理論)
問法:結合材料,從XXX角度,評價XXX行為或者教育行為。
學生觀:“以人為本”的學生觀----“兩獨一發”
2.梳理材料(歸材料理,理重點,做標記)
根據材料反映的教育情境,逐條精準匹配理論作答范圍,邊讀邊做標記。
3.整合答案(總分總,有條理,工整寫)
總(必寫)正確:踐行了XXX,值得我們學習。
錯誤:違背了XXX,值得我們反思。
分:根據相關理論分條列點描述,逐條書寫,理論+解釋+材料中+回扣
總:回扣主體,一句話總結(可不寫),綜上所述…
【小試牛刀】
【考題回顧】【2019年下-中學】1.中學生熊某曾經偷拿過同學的財物,班主任總是以此為由,不讓他參加班級活動。該班主任的做法( )。
A.正確,可以督促學生改進錯誤
B.不正確,不得歧視犯錯誤學生
C.正確,班主任有管理學生權利
D.不正確,侵犯了熊某的名譽權
1.【答案】B。
2.【2019年下-小學】【材料分析題】
材料:我剛接任三(2)班班主任,全校聞名的“小魔王”——陽陽,成為我的學生了。開學沒幾天,陽陽的問題便接踵而來,上課不專心聽講,不按時完成作業,上課經常單腿盤坐在座位上,書包隨意扔在地上,和同學鬧矛盾后就動手打人……如何改變他的這些毛病呢?
我利用兩周的時間認真觀察陽陽,發現他有許多毛病,但也有不少優點,比如酷愛閱讀,數學成績好……于是,我請他在全班交流讀書心得。陽陽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任務。他利用課余時間認真查閱資料,確定內容,反復練習講解。陽陽在班上的讀書交流獲得成功。此外,我還和數學老師商量,讓陽陽擔任數學課代表,同時擔任本組數學的改錯任務,陽陽非常認真負責,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同學糾錯,講題。漸漸地,陽陽改變了以前的毛病,還積極參加學校的興趣小組,各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,和以前相比判若兩人。
問題:請結合材料,從學生觀的角度,評析“我”的教育行為。
2.【參考答案】
材料中“我”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倡導的堅持以人為本,必須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的主體出發點的學生觀,具體如下:
首先,學生是發展的人。學生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,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。不拋棄,不放棄,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。材料中“小魔王”陽陽雖然有不足之處,但是“我”并沒有放棄他,反而看到他有發展的潛能,不斷挖掘陽陽的優點,耐心對他進行教育,最終使陽陽各方面都有發展,體現了學生是發展的人。
其次,學生是獨特的人。學生是完整的人,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,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。老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。材料中“我”通過認真觀察陽陽,一點一點地慢慢引導,幫助他發揮自己的優勢,不僅利用他酷愛閱讀的興趣,讓他分享讀書心得,而且還利用他的數學特長,讓他擔任數學課代表,對他進行因材施教,從而使得他漸漸地改變了以前的不足,有了明顯的進步。
最后,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。學生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,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,學習的主體,有主觀能動性。老師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,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。材料中“我”沒有試圖改造學生,而是尊重他的意見,通過讀書交流會、數學作業改錯任務等活動對他進行教育,使得陽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,認真地承擔數學作業改錯任務,積極參加興趣小組。
因此,“我”的教育行為充分踐行了新課改“以人為本”的學生觀,值得繼續發揚和堅持下去。
相關推薦:
中公講師解析
關注微信公眾號“qgjszgks”
回復【科目代碼】查看各學科對應科目客觀題答案
回復【2021面試】獲得教資面試試講+答辯+禮儀示范視頻
注: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,版權為“中公教師網”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中公教師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